董垚 发表于 2016-4-13 11:47:08

离散型制造业应该怎么发展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离散型制造业:
离散制造的产品往往由多个零件经过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的加工最终装配而成。加工此类产品的企业可以称为离散制造型企业。例如火箭、飞机、武器装备、船舶、电子设备、机床、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离散制造型企业。离散型制造业有很多它自己的特点:它的产品相对较为复杂,包含多个零部件,一般具有相对较为固定的产品结构,原材料清单和零部件配套关系。一般都生产相关和不相关的较多品种和系列的产品。企业物料表现的多样性。其生产过程是由不同零部件加工子过程或并联或串连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其过程中包含着更多的变化和不确定因素。所以,离散型制造业的运营过程和连续型的企业(单件大批量生产)是都不相同的,离散型制造业对产品加工生产要素的配置方案会对产品的成本,生产周期等产生天壤之别,同样规模和硬件设施的不同加工生产要素的不同配置的差异导致的完全不同的结果。
那在工业4.0的背景下,离散型制造业应该怎么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发展。
1.生产设备网络化,实现车间“物联网”
离散型制造业的传统模式是,不同的设备完成各自的功能,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靠车间的工人去完成整个流程的工作,谈不上智能,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形成物联网,将所有的设备及工位统一联网管理,使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计算机之间能够联网通讯,设备与工位人员紧密关联。
2.生产数据可视化,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决策
现在新兴的很多技术,如条形码、二维码、无线传感、机器视觉、RFID等,都可以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很多形式的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了解每个环节是如何执行的。一旦有某个流程偏离了标准工艺,就会产生一个报警信号,能更快速地发现错误或者瓶颈所在,也就能更容易解决问题。还可以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建立虚拟模型,仿真并优化生产流程,当所有流程和绩效数据都能在系统中重建时,帮助制造企业改进其生产流程。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利用传感器集中监控所有的生产流程,还能够发现能耗的异常或峰值情形,由此便可在生产过程中优化能源的消耗,对所有流程进行分析将会大大降低能耗。
3.生产文档无纸化
我以前在公司里面工作的时候,由于技术主管的职责坐在,每天都要和大量的图纸打交道,工作人员电脑绘图,图纸编号,打印装订,我去审核,发现错误,再和画图的人员沟通,他找出自己画的图纸,在电脑上修改后,再打印装订,我再审核,再发现错误,他再去电脑上修改,如果来来回回往往复复,效率低下,浪费资源,及时这样,纸质版图纸下发到车间,还容易造成图纸丢失,更要命的是,这样还是不能避免图纸错误,可这个时候因为图纸错误造成的已经不是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浪费,而是还造成了实际材料资源的浪费,大大增加产品的生产周期,而且即使是项目完成了,传统纸质图纸的存档,也不便于快速查找、集中共享和实时追踪。所以事先生产文档无纸化势在必行,生产文档进行无纸化管理后,工作人员在生产现场即可快速查询、浏览、下载所需要的生产信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能够即时进行归档保存,大幅降低基于纸质文档的人工传递及流转,从而杜绝了文件、数据丢失,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准备效率和生产作业效率
4.生产过程透明化
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无非就是和产品生产相关的所有部门都能通过每种技术实时了解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任何信息,这就不得不提到MES了,MES在企业和供应链间以双向交互的形式提供生产活动的基础信息,使计划、生产、资源三者密切配合,从而确保决策者和各级管理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生产现场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制定快速的应对措施,保证生产计划得到合理而快速的修正、生产流程畅通、资源充分有效地得到利用,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率。
5.生产现场无人化,真正做到“无人”工厂
离散型制造企业,发展到极致是实现无人工厂,无人工厂并不是说整个企业没有人,而是具体的加工装配工序由自动化代替传统人工,以达到更加快速高效精准的各种动作,完成整个产品的加工制造,人的作用从一线操作变为决策,管理,判断,评估。在不间断单元自动化生产的情况下,管理生产任务优先和暂缓,远程查看管理单元内的生产状态情况,如果生产中遇到问题,一旦解决,立即恢复自动化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无需人工参与,真正实现“无人”智能生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离散型制造业应该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