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塑形快捷操作的两个小技巧
本帖最后由 0571* 于 2018-12-14 23:18 编辑用了一段时间的创意塑形,有时候会感觉和其他同类软件比起来有点“笨”,今天特意把帮助文档仔细拜读了一遍,发现了一些以前忽略的地方,分享给大家。
1、合理使用“独占选择”命令
如图所示,如果不用这个命令,当你完成一个操作的时候必须点“应用”按钮,或按shift把前面选中的部分取消,否则再选物体其他部分会一直加选。如果这个时候把“独占选择”打开,就会取消前面选的内容,自动跳选到下个选区。根据需要活用“独占选择”,可以大大提高操作效率。
http://www.ugsnx.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812/14/222837bg5ks7sm1u819b6z.jpg
2、“变换框架“中的”按平面移动“方式
以前一直没搞清楚如何在平面上移动控制点。看到一些C4D、creo、catia等的视频中都可以操作,而且创意塑形中有平面的选项,但是拉坐标轴控制面却拉不动。后来不经意间把鼠标放到选中的框架上,发现可以操作,原来如此,见图2。但是NX帮助文档上没有这个交代,其他软件都是在工作坐标系上进行控制,UG的操作是不同的,需要注意。
http://www.ugsnx.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812/14/223700pwfwkmqfwvwf3vfc.jpg
创意塑形目前还有一些硬伤,比如:
1、没有快捷键或按钮切换物体显示的透明和不透明。
2、没有打断、切断、减除命令。
3、没有点合并命令。有人说可以用合并面来解决,但如果是在两个独立的框架线或两个细分体之间操作呢?
4、没有点对齐命令。大家没觉得NX12的草图中增加的(在其他二维软件中十几年前就有的)“点对齐”约束后非常好用吗?
5、画线选点的操作过程过于繁琐,让人累觉不爱。
6、对于“权值”,帮助文档上的建议是尽量少用。但是在少用权值的情况下,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就必须进行不断细分,而操作效率,低下。在catia IMA的视频中方法不太一样,效率高不少。
还有就不一一列举了,希望在下个版本中有新的内容加进来。
XYB-88-VIP 发表于 2019-1-7 11:04
你看看creo 自由式的褶皱,划分等级还有对齐功能就会觉得 UG创意塑性还是很低级
确实,我觉得这个主张是有益的。
创意塑形中的权值只能对光顺边有效,对尖锐边无效,而褶皱可以对尖锐点、边或面进行调整。创意塑形的体素只能在建立之初设定细分值,之后就无法调整,我曾经想是否可以通过表达式在建立体素的时候用表达式来表示细分要素,但貌似好像软件不支持。
不过自由式无法表达正圆的概念也比较蛋疼,创意塑形好歹可以通过增加细分来逼近。自由式尽管可以随时调整细分级别,但为什么只能在基础级别中对皱褶进行编辑?换句话说,就是褶皱无法调我用除了基础级别外的其他级别做的细微的形状,而当造型做到比较细节的时候,这个调整也是必要的,此时,创意塑形中的连续性和权值还好用。另外,像创意塑形中的多种选取方式(单选、循环选、区域选、锐边选、加权选),在自由式中没看到在哪里进行切换。自己试出来只有按shift键加选,但不可否认,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是比较高效的。
目前来看,创意塑形中给的工具还是比自由式要多一些,在造型的容量上是更大的。但我感觉操作上自由式应该是会更高效一些。因为创意塑形中的不少操作其实是比较繁琐的。所以,我觉得操作上,创意塑形优化的空间还比较大。
当然,创意塑形在功能上也还是不完善的,无论是和catia的IMA比还是和动画软件比都还有大的空间可以发展。
论坛里面有大佬已经拿到1847的,希望可以把创意塑形的界面放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本帖最后由 0571* 于 2019-1-7 21:43 编辑
再对比一下“拆分面”命令。在自由式中分成了两个命令来实现,分别是:边分割、添加边。
首先,添加边相当于”拆分面“中的”按多段线“方式。“边分割”相当于“均匀”方式。
先说自由式的优势。添加边中有”平行“提示,而”按多段线“中是没有这个提示的。应该来说,这个还是比较有用的。
再来说说创意塑形的优势。”按多段线“可以在面中间任意加折线,而添加边是不行的。边分割无法对单一面进行操作,分割方式粗糙只有简单的四级变化,并且无法对分割区域进行调整,而这些功能缺陷在”拆分面“中都能轻松实现的。
所以这个功能总体上,还是创意塑形更优。 本帖最后由 0571* 于 2019-1-7 21:44 编辑
同样,对比一下”细分面“命令。自由式中用面分割来表示。
然而,面分割只给出了5级选项,不可手调。如果要改变分割大小不在这5级上,只能另外使用”变换“命令,比较麻烦。而细分面不仅可以手拖或输入数值,还可以用函数用表达式,以及可以参考外部特征。
所以,这个功能还是创意塑形更优。 当然,自由式中还有一些创意塑形欠缺的功能,比如“网格层切面”切出来是图1这样的效果。这是创意塑形直接用删除面所达不到的。切面之后,还可以通过把强反差的数值调节到100来达到创意塑形直接删除的同样效果,见图2。创意塑形虽然直接删除无法实现,但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步骤来达到同样类似的效果,见图3,但要多不少步骤,基本就没有效率了。
本帖最后由 0571* 于 2019-1-7 23:41 编辑
顺便再来比较一下基本的体素。
图1为自由式,图2为创意塑形。
图中可以看到,自由式中基本体素看起来多一些,比创意塑形多了平面圆环、三角形,以及二级细分的圆和圆环。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其实自由式和创意塑形中都只有方这一个基本体素。因为自由式中的方和圆都可以通过调整皱褶来互换,圆环是在圆的基础上做的,三角形是在方形基础上做的。而创意塑形中的圆是在方的基础上做的,基本体素中没有三角形和平面圆环,但也可以快速在方和圆上做出来。另外,因为创意塑形中的基本体素是可以输入参数,而自由式中的是不行的,自由式中即使是二级细分之后,圆依然不圆,这个应该属于功能没做好,关于这一点,之前就发过帖子:
发现自由式一个比较坑的地方
所以其实在体素输入阶段是创意塑形更优的。
如果把它们拉伸一下那么结果会更加直观,如图3和图4。自由式中是默认是开口造型,创意塑形默认是闭口造型。当然,因为创意塑形的权值调整缺少对尖锐控制边、控制点和控制面的可调整性,所以在形态的操作上要达到自由式中由强反差控制的同样的效果需要付出更多的操作。
本帖最后由 0571* 于 2019-1-8 15:09 编辑
XYB-88-VIP 发表于 2019-1-8 10:47
你研究的很透彻啊,有没有对比一下自由式里面的对齐功能?就是自由式曲面和外部曲线曲面的连接功 ...
是的,这个也看过。
感觉创意塑形里面没有G1的概念,也就是它默认出来的曲面连接要么是G0,要么是G2,所以连接框架比自由式的连接要多一组约束。这是我猜的。
不过creo5.0对连接更新过了,以前只能G1,现在也可以G2连接了,还是只用一组约束框架,这个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因为创意塑形的连接框架多了一组约束边,所以导致用自由式的对齐轻松做到的效果,需要多花好几个步骤才能达到近似效果。
图1中自由式做的效果我画红圈的地方表示连接存在问题,放大看感觉只是G0连接,估计是外框线G2强行连接,但里面的面过渡其实并不能满足造成的。猜测自由式的这种做法在面的品控上可能会存在问题的,估计PTC给它的定位是用作快速方案但不作为最终方案使用。
另外,自由式有个好处是每次命令不用像创意塑形一样要点确认键,从而操作效率提高不少。
见解很独到。。。。。。。。。。 本帖最后由 zwentx 于 2018-12-15 09:11 编辑
感谢分享 谢谢楼主分享 我觉得这功能跟3Ds MAX的多边形建模还是差很多啊 >ι寶寶巜. 发表于 2018-12-22 19:45
我觉得这功能跟3Ds MAX的多边形建模还是差很多啊
完善程度还有待提高。
不过毕竟是基于nurbs的,面直接是G2的,品质比3DSMAX好很多。
如果和CREO的自由式比,就会发现创意塑形还是要好不少。
再次给大佬递茶{:2_27:} 你看看creo 自由式的褶皱,划分等级还有对齐功能就会觉得 UG创意塑性还是很低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