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案例:白沙啤酒问题定义
本帖最后由 刘妍慧 于 2015-9-9 16:02 编辑白沙啤酒的工厂经理最近有点烦,正直夏季啤酒节,销售接到市场投诉,蛮多客人注意到有些啤酒瓶中的酒量不足!而工厂最近发生了啤酒灌装生产线工人摔倒的工伤事故,虽然在医院处理了受伤的皮肤,并无大碍,可是打破了300天无工伤事故的KPI。分析原因的时候,发现是灌装量太多了,从灌装台酒瓶中冒出来,漏到了地面,员工踩在湿滑的地面而摔倒!工厂经理要求六西格玛改善小组马上收集数据,把真实情况搞清楚。六西格玛绿带的汇报的结果出来了:
第一步:使用时间序列图,看时间趋势结论:啤酒灌装的量好像有前后不一致,存在波动大的现象!
第二步:使用直方图,观察灌装量的总体分布状态结论:总体上看,均值还是符合600ml/瓶的质量要求。可是确实发现有的装的多,有的装的少!
第三步:使用过程能力评估当前能力(600 +/- 10 ml)结论:目前能力不足,Cpk 只有0.96,Cp也只有1.06
改善方向:必须减少变异性,分布瘦身!第四步:多变异分析,寻找改进的方向结论:1号灌装机的第3号灌装头的灌装量太少!市场投诉缺斤少两2号灌装机的第6号灌装头的灌装量太多!工厂车间地板漏湿了
问题终于清楚了,采取行动吧!
看起来比较复杂 肥肥熊 发表于 2015-9-9 16:25
看起来比较复杂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个:P 六西格玛,我是这个月才听说过,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就不知了。 能分享具体的操作过程吗
白沙啤酒灌装量问题改进续集 – 测量系统分析
本帖最后由 刘妍慧 于 2015-9-11 21:24 编辑问题回顾: 2015年白沙啤酒节上,有客人反馈瓶装啤酒的酒量少了,客户投诉到了市场部。而工厂却发现有些产线灌装的量多了,导致啤酒漏到地板上,员工还因为踩弄湿的地板上滑倒。 经过数据确认,以上问题确实存在! 不过还是有同事提出是不是酒量的测量出了问题?因为所有的啤酒出厂前都经过了质检部门的验收的,问题没有分析水落石出之前,贸然对生产参数进行调整和检修设备,会对生产带来负面冲击,比如交货就会收到影响。 六西格玛绿带汇总的大家的意见,决定对于工厂检测啤酒量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工厂使用的量具还非常多,检验员随意性还蛮大的针对600ml的啤酒量,使用了不同的量具检测50次的结果如下: 准确性– 校准的结果结论:容量为1000ml的烧杯(量具A)测量值偏小,不够准确。量具B和C测量的准确性都可以接受,量具C的重复精度更好一些。 接下来,绿带使用量具C做了一个完整的Gage R&R,结果出来了:量具 R&R 可区分的类别数 = 7 结论:在统一了量具以后,量具的精确性没有问题。
绿带通过对于测量系统的研究,消除了项目组成员的疑虑,领导大家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流程的调查上。到底白沙啤酒生产流程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且听下回分解。
白沙啤酒灌装量问题改进续集 - 调查流程
六西格玛绿带回顾了DMAIC问题解决过程,经过对啤酒量的研究,确认了市场反馈量少的问题和车间反映溢漏的问题都存在,测量系统也重新校准了,现在应该将精力放在啤酒生产流程上面。
从宏观来看,啤酒灌装流程的关键流程输出变量(KPOV)有两个,一个是“单瓶的啤酒量的准确性”,另外一个是“每天的啤酒产量”。
绿带组织了项目组员进行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使用了鱼骨图(Fishbone),又名因果图。
果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策群力,很快找到了一些怀疑的流程因子。有些同事说赶快去采取行到,每个人负责一两领域,干它个热火朝天。
绿带这时候记起黑带大师教导过,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现在这些因子还是嫌疑犯而已,并没有真凭实据证明它们影响了啤酒灌装的多少,况且有十几个因素,总有轻重缓急之分。看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做一些筛选。不过今天大家的积极讨论,还是蛮有成果,感谢大家(此处有掌声)。明天继续深入下去吧。:P
刘妍慧 发表于 2015-9-11 21:22
白沙啤酒灌装量问题改进续集 - 调查流程
六西格玛绿带回顾了DMAIC问题解决过程,经过对啤酒量的研究,确 ...
好高端啊
{:3_46:} 方法相当不错,应该是把以前常用的品质手法和改善分析整理规范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