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岁月:铁屑与汗水刚开始的日子,枯燥且疲惫。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铁屑、搬运工件、给师傅递工具。手指被锋利的金属屑划破是常事,冷却液溅到皮肤上,又痒又痛。夜班最难熬,凌晨两三点,眼皮打架,但机器还在运转,必须盯着。
有段时间,我几乎撑不下去了。工资低、工作累,看不到未来。某个加班的深夜,我蹲在车间外的台阶上抽烟,想着要不要换个行业。但最终,我还是掐灭了烟头,转身回到机床旁——因为我知道,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来,或许会有转机。
技术员的四年:从操作到掌控熬过学徒期,我成了CNC技术员。调机、对刀、修模,慢慢摸透了各种机床的脾气。那些曾经觉得复杂的G代码,渐渐变得熟悉。我开始尝试优化加工程序,减少空刀,提高效率。师傅说我有天赋,但我清楚,哪有什么天赋,不过是比别人多试了几次,多熬了几个夜。
2017年,厂里引进了一台五轴加工中心,没人会用。我主动申请去学,白天干活,晚上翻手册、查资料,硬是摸清了它的操作逻辑。那段时间,做梦都在想怎么排刀路。但也就是那台机器,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只会按按钮的操作工,而是能真正"驾驭"机床的人。
自学UG编程:从机床到电脑2018年,我意识到,只会调机是不够的。数控编程才是未来。于是,我买了二手电脑,装上了UG(NX)软件,开始自学编程。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对着教程一点点啃。最初连最简单的二维轮廓都画不好,到后来能独立编写复杂的四轴、五轴程序。
2019年,机会来了。厂里的编程师傅离职,主管问谁能顶上。我举手说:"我可以试试。"那是我第一次正式用自己写的程序加工零件,手心全是汗,生怕一个参数错了,几万块的工件就废了。但机床运转顺利,成品完美。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终于跨过了那道坎——从操作者,变成了创造者。
十年之后:代码与机床仍在共鸣现在,2024年,我已经做了五年编程,月薪两万出头。车间里的年轻人叫我"老师傅",但我总觉得,自己还是当年那个蹲在机床旁琢磨参数的学徒。技术更新太快,UG的版本一年一换,新机床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所以,我还在学,还在改,还在优化。
十年,从学徒到编程员,从月薪1800到两万,这条路并不轻松。但每当看到自己编写的程序在机床上完美运行,金属在刀具下变成精密的零件,那种成就感,依然和十年前第一次成功调机时一样强烈。
时间过得真快啊。铁屑依旧飞舞,代码仍在流淌,而我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