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操作者不应离开机床,应时刻注意加工中有无异常,工件质量如何,并及时处理发生的异常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观察主轴的转速及进给量的大小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可调整主轴转速倍率及进给倍率,必要时可修改程序。 (2)观察切削液是否充足。若不充足,应检查是管道堵塞还是切削液箱内切削液过少,并做相应处理。 (3)观察切屑情况,是否有切屑缠绕。若有,应及时停车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事故。 (4)时刻观察刀具及工件有无松动现象。若有,必须停车处理以免造成事故。 (5)观察已加工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切屑的情况和切削加工的声响,判断刀具是否磨钝和破损。如是,若对工件的影响不大,可等该件加工完毕后更换或刃磨刀具;若不能保证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应及时停车更换刀具,并重新对刀、设置刀具长度补偿或工件坐标系原点位置,重新加工。 (6)观察机床加工中有无异响、异常发热、异常振动。若有,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7)零件加工完毕后,对于重要的尺寸应在工件未卸下之前进行测量,若尺寸超差,能补救的话,可采取补救措施。 (8)在批量生产中,应对加工完毕的零件进行全部检验或抽检,尽量使加工零件的尺寸处于公差带的中部,密切注意零件尺寸的变化方向,若偏差较大,应及早处理。 |